国庆上映“只此青绿”,我是欣欣然(xīn xīn rán)抱着大银幕一睹千古三大名画(míng huà)之一-千里江山之风采而去。
个人(gè rén)以为用舞蹈来展现国画意境的(de)创意甚好,尤其表现创作者的思想境界(sī xiǎng jìng jiè),胸中丘壑,山水氛围渲染上均以(yǐ)人物的舞、服装、布景等,加上词赋(cí fù)进行写意式抒发是很贴合的(de),而且确实做到格调一致、色彩统一,视觉效果(shì jué xiào guǒ)甚佳。但未尽兴处(实为有些扫兴(sǎo xìng))却是电影🎬创作者实非将主题落在(zài)千里江山图本身内容结构,包括最(zuì)重要的成画机缘等,而是对少年(shào nián)做画的艰辛(想象吃了多少苦(kǔ),怎么就不能像李白一样尽情挥洒(huī sǎ)?)渲染过多,尤甚败笔是跑题跑到(dào)上游的做章、制笔、织布、研砂等本(běn)不相关处浓墨重彩,这几样处处不落且(bù luò qiě)前后呼应(实为反复无休止,82分钟前前后后有(yǒu)一半及以上,到尾巴都是在(zài)抒发劳动人民不忘寄托对国画(guó huà)的自我奉献精神和情怀,这盖戳无数(wú shù)的千里江山画卷究竟是谁会(huì)对千里江上和作者如此神往.....撰刻(zhuàn kè)、纺织、制砚的人也需要如此懂画(dǒng huà)和寄深情吗?)。就欣赏一幅山水(shān shuǐ)国画而言,无疑落脚是在理解创作者(chuàng zuò zhě)和真正影响他的人所达到(dá dào)的精神境界为先,才有千里江山的(de)创意构思形成脉络,这在仅仅17岁(suì)的青年头脑中如何形成定是(shì)所有人的好奇,这也是电影🎬开篇(kāi piān)所指向。因此,王希孟少年经历(缺记载(jì zǎi)但可发挥想象),和他如何经高人(jīng gāo rén)点拨而形成这幅千里江山图(tú),方为欣赏和吸引观者的切入点(qiē rù diǎn),而和笔墨纸砚的制作跟千里江山(jiāng shān)图何干?任何画家创作谁会在意(zài yì)前面的工艺流程。影片开头造悬念:王希孟(wáng xī mèng)如何能在十七岁得此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(de)成就,并没得以感知甚深(除了以(yǐ)深夜不眠做结)。稍有了解此画之(zhī)人均知道该画成名无疑是因受过(shòu guò)蔡京题写(鉴赏),也和宋徽宗青睐才俊(cái jùn)而点拨有关才有传世之作,而这些(zhè xiē)形而上的电影🎬丝毫都没提。单(dān)就谁是翰林院的师承学历也(yě)只流于表面(电影🎬反而一众子弟去(qù)调戏了一番翰林院的教画先生,汗(hàn)!…实乃令人不爽。现在已经不是活在揭(jiē)投降派宋江的时代了,没必要遮遮掩掩(zhē zhē yǎn yǎn),避实就虚。)。一言蔽之,流传千古的千里江山归功于体力劳动(tǐ lì láo dòng),还是画本身及背后意识?方为只(zhǐ)此青绿所值得首要思考的问题(wèn tí)。
从艺术形式技巧,舞蹈既然能适合(shì hé)于表现工艺制作,当然更可围绕前面(qián miàn)所述王孟希的才华,来脉络清晰地(dì)舒展开去,包括伯乐和千里马关系,及(jí)如何流传千古的机缘。这才值得。实在不(bù)理解怎么会是以笔墨纸砚去发端(fā duān)图卷呢?
(若不服想辩者先回答(huí dá)一个问题:我就想问问哪幅宋代(sòng dài)画、古画、现代画不需要笔墨纸砚呢(ne)?而这样本可成为一部佳片的立意(lì yì)居然以走工艺破题路线,而又(yòu)成了不伦不类的科教为底色。千里(qiān lǐ)江山本要围绕中国国画的含蓄美的(měi de)精神,本该分清到底是要歌颂材料(cái liào)来自伟大人民的劳动,还是要文人墨客(wén rén mò kè)对自然、人文精神的孜孜以求进行赞美,成就(chéng jiù)千古一画背后的师承关系来表现(biǎo xiàn),这是不言而喻的。如果抬杠说怎么能(néng)歌颂蔡京、没有笔墨纸砚怎么会有千里(qiān lǐ)江山-杠就是你赢。在此没有(méi yǒu)任何嘲笑人民劳动的意思,这真跟(gēn)这千里江山图扯上几毫的关系(guān xì)。)
特附一篇此画欣赏的好文为补(bǔ)遗憾:《历代名画解析·千里江山图》何(hé)加林 编著
王希孟的《千里江山图》与(yǔ)张择端的《清明上河图》以及黄公望的《富春山居图(jū tú)》等长卷并列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(míng huà),不同的是画《富春山居图》时,黄公望(huáng gōng wàng)已经是80岁高龄的白髯老人,而(ér)王希孟画《千里江山图》仅仅是18岁(suì)的翩翩少年,可见其风流天才。

王希孟何许人也(hé xǔ rén yě),关于史书📖的记载少之又少,不过从《千里(qiān lǐ)江山图》画面上蔡京的题跋可以(kě yǐ)看出王希孟为北宋画院的学徒,但(dàn)天资聪颖,随后得到宋徽宗欣赏与指点,得以(dé yǐ)完成这幅旷古巨作。

《千里江山图(tú)》蔡京题跋 蔡京写道:“政和三年(公元1113年(nián))闰四月八日赐。王希孟年十八岁,昔在画学(huà xué)为生徒,召入禁中文书📖库,数以画献,未(wèi)甚工。上知其性可教,遂诲谕之(zhī),亲授其法,不逾半岁,乃以此图进(tú jìn)。上嘉之,因以赐臣京,谓天下(tiān xià)士在作之而已。” 然而在完成这幅(fú)巨作之后不久,王希孟便如流星一般(yì bān)消失于历史的天空,刹那的芳华(fāng huá),如同一道永远无法解开的谜题。

《千里(qiān lǐ)江山图》尺寸:1200*55cm 《千里江山图》以长卷(cháng juàn)形式,立足传统,画面细致入微,烟波浩渺的江河(jiāng hé)、层峦起伏的群山构成了一幅美妙(měi miào)的江南山水图,渔村野市、水榭亭台、茅庵草🌱(máo ān cǎo)舍、水磨长桥等静景穿插捕鱼🐟、驶船(shǐ chuán)、游玩、赶集等动景,动静结合恰到好处。在该(gāi)作品人物的刻画上,极其精细入微(rù wēi),意态栩栩如生,飞鸟用笔轻轻一点,具展翅(zhǎn chì)翱翔之态,设色匀净清丽,意境雄浑壮阔(zhuàng kuò)。

何加林老师🧑🏫临摹《千里江山图》教学(jiào xué)何加林临《千里江山图》局部 《千里(qiān lǐ)江山图》介绍《千里江山图》用一幅(yī fú)整绢画成,纵五十一点五厘米(lí mǐ),横一千一百九十一点五厘米。本幅无(wú)作者款印,上有清乾隆题诗一首,后(hòu)隔水有北宋蔡京提拔,尾纸有元(yuán)李溥光提拔,全卷共钤鉴藏印三十余方(fāng)。见于《石渠宝笈初编》著录。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。 长卷(cháng juàn)大致可分六段,每段以水面、游船(yóu chuán)、沙渚、桥梁相衔接或呼应。开卷守段是(shì)近山远水,近处高山之巅直插云际(yún jì),峰峦冈阜延伸而下,与远处(yuǎn chù)辽阔的水面相接,水天之际几重远山(yuǎn shān),一抹如带。第二段以山景为主,间有(yǒu)瀑布峡谷,院落舟桥,特别是那座横卧(héng wò)江面的木构梁柱式亭桥,宛如垂虹(chuí hóng),十分壮观。第三段从连接长桥的临江(lín jiāng)坡峦开始,出现许多港湾,绿田阡陌,其中(qí zhōng)有捕鱼🐟、荡舟、村居、行旅等生活劳作(láo zuò)场景,尤为生动精彩。 第四段山势逐渐趋向(qū xiàng)高峻、时见突兀而起的峰峦、环境(huán jìng)僻静,行人稀少。一座横跨山溪的拦水坝(lán shuǐ bà),上面构建一水磨房,使寥阔的山川增添(zēng tiān)了不少生活气息。第五段以坦荡的平(píng)远景为主,有四面环水的小岛,植满(zhí mǎn)绿树🌲的土坡,沙渚村舍林立,高士亭阁(tíng gé)赏景,水面渔人撒网,显然是秀丽繁华(fán huá)的江南水乡风光。 最后一段山势由低(dī)及高,从平缓坡岸到起伏丘陵(qiū líng),至最后孤峰陡起,直刺长空,中远景(yuǎn jǐng)一片江水浩渺,境界雄奇壮阔。纵观全卷(quán juǎn),连绵起伏的山岳和浩渺无际的江河(jiāng hé),将南北山川融于一体,兼有雄伟壮阔(zhuàng kuò)和幽美秀丽之美。特别是整个画面(huà miàn)统一于大青绿的基调之中,色彩(sè cǎi)凝重、富丽堂皇,充分展现了祖国的山河(shān hé)之美。 王希孟,生于公元一〇九六年,卒年(nián)未详。为北宋政和年间画院的学生🧑🎓(xué shēng),其时他虽不到十八岁,却已是(shì)一位画院的画家了。可能年纪太(tài)轻,学习、创作的时间还不长,故所画(gù suǒ huà)“未甚工”。宋徽宗发现其性可教,遂亲自(qīn zì)加以诲谕,传授画法。
在他十八岁(shí bā suì)时,花了近半年的时间创作了(le)此图,进献皇上。后徽宗将此图赐给(cì gěi)宠臣蔡京,可见赵佶是很欣赏这幅(zhè fú)画的。政和三年闰四月八日蔡京(cài jīng)得到此图时,王希孟已死,年二十余。 清(qīng)宋牧仲《论画诗》有云:“宜和供奉王希孟(wáng xī mèng),天子亲传笔法精。进得一图身便死(sǐ),空教肠断太师京。”王希孟从画技不(bù)甚工到绘制出逾十一米的(de)恢弘巨作,其间不过四年,留下的这幅(zhè fú)《千里江山图》所显示的艺术成就(chéng jiù),足以成为世界🌍艺术宝库中的不朽(bù xiǔ)之作而彪炳千秋。

《千里江山图》局部 一(yī)、材料

白绢或仿古绢墨矿物颜料(yán liào):石青、头青、二青、三青石绿、头绿、二绿(èr lǜ)、三绿植物🍀颜料:花青、藤黄、鹿胶、明矾 二(èr)、山石设色法

《千里江山图》局部 由于(yóu yú)此卷以青绿色为基调,且山石在(zài)画面中占有极大的面积,因此,掌握(zhǎng wò)山石设色的方法至关重要。 1. 勾勒法:先以(xiān yǐ)较淡墨勾勒山石的结构与轮廓(lún kuò),并在重要部位或阳面复勾浓墨(nóng mò),使山石结构有上下、远近、虚实之别(zhī bié)。用笔须转折、顿挫,严谨中有变化。(图二(tú èr))

《千里江山图》局部

图二、图三 2. 皴染:在(zài)山石结构的阴面以淡墨加皴,阳面(yáng miàn)少皴,多以披麻、丁头皴为主,间(jiān)有斧劈皴,紧要处以淡墨染出结构、皴染后(cūn rǎn hòu)墨气须清,忌污垢。(图四)

《千里江山图(tú)》局部 3.铺底色:在山石结构里以(yǐ)较淡赭石铺上三次,切忌一次上足(shàng zú),否则绢面会有粉灰气,并将墨底(mò dǐ)破坏,每次须等到快干时再上(shàng)。然后,要画青石的在阳面先敷上(shàng)一层花青,画绿石的在阳面先敷一层(yī céng)汁绿,并留出根部赭石的暖(nuǎn)调子。(图五)

4.罩色:在青石上先罩上(shàng)一层头青,由顶部向根部渐淡,并(bìng)留出根部赭石的调子。然后以三青在(zài)顶部提亮,在绿石上先罩一层头绿(tóu lǜ),方法同上。最后再以三绿在顶部(dǐng bù)提亮。有时青绿二色也可以相互渗用(shèn yòng),以避生硬。(图三、图六、图七)


《千里江山图(tú)》局部

“青绿山水,异乎杂色画法,其落墨(luò mò)时,务须气骨爽朗,施以青绿,方能(néng)从容岚气,霭然成活泼之地。”【清】方薰山《静居论(jìng jū lùn)画》 “青绿设色,只可两次,多则色滞(sè zhì),勿为前人所误。”【清】钱杜《松壶(sōng hú)画忆》 “设大青绿落墨时,皴法须简(jiǎn),留青绿地位。”【清】钱杜《松壶画忆(huà yì)》 “设色妙者无定法;合色妙者无定方,明慧(míng huì)人多能变通之。凡设色须悟得活用(huó yòng),活用之妙,非心手熟习,不能活用,则(zé)神采生动,不必合色之工,而自然妍丽(yán lì)。”【清】方薰山《静居论画》 三、水口法、远山(yuǎn shān)法

《千里江山图》局部 水口有悬瀑(xuán pù)、有溪流,宛转跌宕,以流畅的线条(xiàn tiáo)画出。水口两侧以墨色略设渲染,阳面(yáng miàn)多以蛤粉提亮,画时须流动自然,切忌刻板(kè bǎn)。(图八)

《千里江山图》局部

远山与中景(zhōng jǐng)过渡部分,仍用石青石绿画出,在天地(tiān dì)交界部分,则以花青和墨染出,以示远近(yuǎn jìn)。

《千里江山图》局部 四、树🌲木设色法(fǎ)

《千里江山图》局部 此卷树🌲木多为没骨(méi gǔ),偶有双勾,但树🌲身多以墨色为主(wéi zhǔ),树🌲叶则以颜色画出。1. 出干分支法(fǎ):以浓墨自上而下画出树🌲形,用笔须中锋(zhōng fēng),用力沉稳圆厚,并须转折顿挫,收根(shōu gēn)有力,欲提还留。然后从干部(gàn bù)分出大枝小枝,用笔须挺健有力(yǒu lì),随意自然。树🌲与树🌲之间须俯仰(fǔ yǎng)拾得,左右照应,一气呵成。(图九)2. 树🌲叶设色(shè sè)法:画中树🌲叶以梅花、鼠足点叶为主(wéi zhǔ),间有混点、横点、直点、柳叶、松针、竹叶(zhú yè)等。梅花鼠足点多以汁绿和墨法点(mò fǎ diǎn)出,中间偶有几株以二青、三青点出。

《千里(qiān lǐ)江山图》局部

图九 混点、横点多以头(yǐ tóu)绿、二绿点出。柳叶先以石绿整片(zhěng piàn)写出,再以墨提形。松叶以石青整组(zhěng zǔ)写生,在顶部穿出松针。竹林有(yǒu)墨绿、石绿两法,墨绿法直接用汁绿(lǜ)和墨画出;石绿法则在墨绿基础(jī chǔ)上再以石绿提出。凡用石色画出(huà chū)的树🌲叶,偶显斑驳为好。画法与(yǔ)墨法同,须厚重自然,严谨中透出松动(sōng dòng),每组须有浓淡疏密之变化,也(yě)可在阳面和以蛤粉亮出,切忌(qiè jì)来回涂抹。(图十、图十一)

图十

图十一(shí yī)
五、屋宇、舟桥、水法

《千里江山图》局部(jú bù) 屋宇以墨线为主,平直中见笔意,屋顶(wū dǐng)多以染墨,偶皴石青、石绿,墙以淡(dàn)赭为主,偶以蛤粉提亮。(图十二)

《千里(qiān lǐ)江山图》局部

图十二 舟桥以墨线(mò xiàn)为主,粗细相间,起笔收笔皆有楷意(kǎi yì),严谨中显松动。(图十三)

《千里江山图(tú)》局部


图十三 水法有单笔、双笔之分(zhī fēn),皆须节奏均匀,起笔收笔,要有(yǒu)笔意,风平浪静须水纹平坦,风行水上须水纹(shuǐ wén)陡起,并以汁绿渲染。要求饱和透明(tòu míng)。

(图十四)《千里江山图》局部图十四(shí sì)
(本文选自《历代名画解析·千里江山(jiāng shān)图》何加林 编著)